普通磁選機磁源一般使用的是磁性較弱、退磁較快的鐵氧體。由于其磁場不夠高,不能把鐵礦全部吸住,造成磁選機跑礦。其一般的做法是:想要達到比較高的磁場,使用的方法是多層疊加(一般四到五層鐵氧體),只能吸取65%左右的鐵,其余的因磁力不夠而跑掉,鐵氧體在使用一年左右后退磁會退掉35%左右,使用越久磁力退得越厲害,磁力的進一步降低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跑礦更多。此外,普通的磁選機磁力線幾乎全部是四層鐵氧體,磁場等級無變化,鐵礦石翻滾效果差,進一步造成磁選機跑礦。生產的專用磁選機全部使用當今磁性性能優(yōu)越的釹鐵硼作為磁源。
是針對干燥的磁性礦物進行分選的磁力選礦機械,相對于濕式磁選機分選礦物時要使用液體作為稀釋劑提高分選效率而言,干式磁選機則要求被分選的礦物干燥,顆粒之間可以自由移動、成獨立的自由狀態(tài),否則會影響磁選效果,甚至會造成不可分選的后果。干式磁選機適用于粒度3mm以下的磁鐵礦、磁黃鐵礦、焙燒礦、鈦鐵礦等物料的濕式磁選,也用于煤、非金屬礦、建材等物料的除鐵作業(yè)。
礦漿經給礦箱流入槽體后,在給礦噴水管的水流作用下,礦粒呈松散狀態(tài)進入槽體的給礦區(qū)。在磁場的作用,磁性礦粒發(fā)生磁聚而形成“磁團”或“磁鏈”,“磁團”或“磁鏈”在礦漿中受磁力作用,向磁極運動,而被吸附在圓筒上。由于磁極的極性沿圓筒旋轉方向是交替排列的,并且在工作時固定不動,“磁團”或“磁鏈”在隨圓筒旋轉時,由于磁極交替而產生磁攪拌現象,被夾雜在“磁團”或“磁鏈”中的脈石等非磁性礦物在翻動中脫落下來,最終被吸在圓筒表面的“磁團”或“磁蓮”即是精礦。精礦隨圓筒轉到磁系邊緣磁力最弱處,在卸礦水管噴出的沖洗水流作用下被卸到精礦槽中,如果是全磁磁輥,卸礦是用刷輥進行的。非磁性或弱磁性礦物被留在礦漿中隨礦漿排出槽外,即是尾礦。
由機座、下磁系、轉籠、上磁系、空心軸、精礦槽、傳動裝置等組成。一般說來磁選機的磁場強度變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溫度過高;2)陽光暴曬;3)酸堿腐蝕。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用高斯計測量:安裝機座以空心軸瓦座為基準測量其標高和水平度。下磁系的定位以機座為基準。轉籠與上、下磁系的間隙調整必須準確,其間隙極限偏差為手0+1mm。
所謂的工作間隙,就是圓筒與槽體的間距。這個間距的大小是影響選別的精礦質量因素之一。間隙過小,即筒皮與槽體的距離太近,礦漿通過時不但不暢通影響處理量,而且由于間距太小,就會使不論磁性大小的顆粒都會得到充分機會吸到筒皮上。主要是由于礦漿距磁場太近,磁場強度很高造成的。然而對降低尾礦品位提高回收率是有好處的。如果間距過大,只能使磁性較強的顆粒選上來,弱一些的就選不上來了,雖然精礦品位提高了,但尾礦品位也增加了,降低了回收率。所以調整好工作間隙是很重要的。現場生產中一般將工作間隙按著需要調整在35~60mm范圍內。工作間隙可以通過支架角鋼下邊的墊片來調整改變間隙大小。
永磁筒式磁選機是鐵礦石選廠普通使用的一種磁選機,它適用于選別強磁性礦物。按照專業(yè)矩形電磁除鐵器槽體的結構型式不同,磁選機分為順流式、逆流式、半逆流式三種。三種不同槽體型式的磁選機入選粒度如下:順流槽體≤6mm,逆流槽體≤1.5mm,半逆流槽體≤0.5mm。矩形電磁除鐵器設備順流式磁選機處理能力大,適宜于處理較粗粒度的強磁性物料的粗選和精選,亦可多臺串連工作。順流式磁選機當給礦量大時,磁性礦粒容易損失于尾礦,因此要加強操作管理,控制較低的礦漿水平。